定海区“心忆空间小沙女”共富工坊—共富运营方案

作者:章晋飚 | 2024-12-20

(基于三毛文化IP与非遗产业链的生态价值创新)

一、背景与核心资源

舟山市定海区小沙街道庙桥村依托“三毛故里”文化底蕴,以作家三毛的文学IP为核心,整合东海百里文廊、掐丝珐琅非遗技艺等资源,打造“心忆空间小沙女”共富工坊。工坊聚焦文创手作、农旅融合、非遗研学三大方向,形成“文化+产业+共富”闭环。目前已带动周边30余名妇女就业,人均年增收超5万元,年营收突破200万元,入选浙江省首批示范共富工坊。


二、共富运营模式

1. 党建引领与组织架构

  • 党建联建机制:依托“红润锦沙·金领翱翔”党建联建平台,联动村社、企业、学校等主体,形成“工坊+合作社+农户”协作网络。

  • 三级服务体系:由街道党工委统筹,村党委负责资源整合,工坊党小组落实技能培训与订单分配,确保“政策到户、技术到人、产品到市”。

2. 非遗创新与产品矩阵

  • 掐丝珐琅画:以舟山渔民画为基底,开发三毛主题掐丝珐琅文创产品,单件售价300-2000元,订单覆盖20余家企业。

  • 多元化手作:拓展绣花枕头、竹编玩具、海岛布艺等7类非遗产品,推出“盲盒+DIY”体验包,吸引亲子游客消费。

  • 文旅融合产品:结合三毛茶舍、流浪书屋等场景,开发“三毛文学体验之旅”研学路线,年均接待游客10万人次。

3. 人才培育与造血机制

  • “小沙女”团队:招募农渔村妇女组成手作团队,通过60余场技能培训(如掐丝技法、电商运营),培育6名乡村主播,生产效率提升4倍。

  • 特殊群体帮扶:为残疾人与居家妇女提供掐丝、缝纫等灵活岗位,月均增收3500元,实现“指尖技艺”向“指尖经济”转化。

4. 数字化营销与渠道拓展

  • 直播电商:搭建“红韵共富直播间”,联合无忧传媒开展10余场助农直播,单场销售额最高达5万元。

  • 线上平台:入驻抖音、淘宝等电商平台,推出“三毛文创旗舰店”,线上销售占比达40%。



三、产业链整合与生态价值链

1. 上游延伸:非遗传承与原料供应

  • 产学研合作:与浙江海洋大学共建非遗传承基地,研发环保珐琅釉料,降低材料成本30%。

  • 原材料本地化:采购小沙本地竹材、棉布等原料,带动5家农户年均增收2万元。

2. 下游拓展:文旅融合与品牌联动

  • 场景化消费:在东海百里文廊沿线布局“三毛流浪书屋”“鹅鼻岭露营基地”,形成“文创+研学+露营”生态圈,年均衍生消费150万元。

  • 跨产业协同:与台爸王餐厅合作开发“三毛主题套餐”,采用小沙本地大米、果蔬,年采购额超50万元。


四、实操案例与成效

案例1:掐丝珐琅画的共富效应

村民王大姐通过工坊培训,从家庭主妇转型为掐丝技师,月均制作20幅作品,年收入6万元。其创作的《三毛与荷西》系列画作被台湾客商批量订购,单笔订单金额达8万元。

案例2:台爸王餐厅的供应链整合

餐厅负责人与庙桥村农户签订直供协议,每日采购本地大米200斤、蔬菜100斤,年带动10户农户增收3万元,实现“文化引流—餐饮消费—农产品增值”闭环。

案例3:“流浪营地”的文旅创新

利用废弃学校操场打造“流浪CAMP”露营基地,举办“星辰大海”自驾露营节,单日吸引游客2000人次,带动周边民宿、农家乐收入增长40%。


五、未来规划

  • 品牌升级:注册“小沙女”区域商标,开发高端定制礼盒,目标年销售额突破500万元。

  • 产业链延伸:建设台湾风情街、汽车露营基地,引入三毛主题民宿集群,打造“吃喝娱乐购”一站式文旅目的地。

  • 数字化深化:开发“三毛文化村”AR导览系统,实现线上虚拟体验与线下消费联动。


方案总结:

“心忆空间小沙女”共富工坊以三毛文化为魂、非遗技艺为骨、共富生态为脉,构建了“文化IP—非遗产品—文旅消费—农民增收”的全链条价值体系。其经验入选全国学习运用‘千万工程’经验推进会考察点,为海岛乡村探索出一条“文艺赋能、产业兴村”的共富新路径。